沂蒙小调特色食品有限公司企业动态

浏览量:13538
沂蒙小调特色食品有限公司留言后可查看该公司联系方式!
返回顶部

《沂蒙山小调》与企业文化

来源:沂蒙小调特色食品有限公司 日期:2014/5/22 13:35:15 By 东仔 阅读(400)

《沂蒙山小调》1940年伴随着战火硝烟诞生于费县北部,当时,抗日战争处于低潮,东蒙山一带的反动会道门勾结国民党反动派,兴风作浪,民不聊生。为宣传群众,鼓舞斗志,抗大一分校文工团长袁成龙组织阮若珊作词,李林谱曲,创作了《反黄沙会》一歌,广为传唱。随着形势的发展,演变成《沂蒙山小调》。

如今,这纸革命历史民歌不仅唱遍全国,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优秀民歌,莫斯科申奥成功,演唱的两首中国民歌,她就是其中一首。

为使沂蒙革命老区积淀下来的文化优势,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演绎出新的篇章,争做“红色经济”的龙头老大,我们以此向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“沂蒙小调”商标,旨在搭文化台,展示沂蒙民间文化特色,突出企业个性理念。

“阁老么就”的传说

小牛犊,跑得快,给俺送点“么就”来。

公公喜,婆婆爱,小孩爱吃真不赖。

上面这首民谣,流传于沂蒙山区一带,其中提到的“么就”一词就起源于费县,是当地称呼“菜肴”的方言。而“阁老么就”作为地方特产中的美味佳肴,久负盛名,传说是明朝张阁老的母亲发明的,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了。

张阁老本名张四知,家住费县城南关。以前那里有一座阁老府,就是他的府第。说起“张四知”这个名字的来历倒挺有意思的。

相传明朝年间,张阁老的父亲张渭卖布为生,为人仗义,可是到四十开外了还没成家。这一回帮助人家打赢了官司,可这家很穷,无以报恩,就把年轻貌美的女儿许配给张渭当了媳妇。新婚之夜,张渭看到新娘子擦眼抹泪的,心里就知道人家看不上自己。他对新娘子说:“俺知道咱俩不般配,婚姻大事不能将就,如果你感到心里憋屈,明早上起来俺就把你送回娘家去,你再找个好人家吧。”新娘子哭着说:“俺都和您拜了堂住一屋了,谁还要俺?”张渭说:“不碍事,只要你不答应,俺保证不会动你一根手指头,今天晚上俺不在新房住,这件事你知,我知,天也知,地也知,不会坏了你的名声的。”说罢,便自己来到烧饭的“锅屋”过夜。天明后,新娘子推开“锅屋”门一看:斜躺草垛里的新郎成了白胡子老头,满头霜雪,脸冻得像个紫茄子。新娘子真是又惊又喜又感动,心想,像这样老实厚道的男人哪里找去?就这样,张渭一下子赢得了新娘子的芳心,从此二人恩恩爱爱地过起了小日子。

第二年,夫妻俩就生了个大胖小子,因为洞房花烛夜张渭的那句“你知,我知,天也知,地也知”,起个名就叫“张四知”.这个孩子长得是没的说,就是不好喂养,这个不吃,那个不咽,瘦的“三根筋顶个头”,当娘的别提有多急了。为了让孩子多吃上几口饭,她切萝卜,烀(hū)咸菜,腌了炒,煎了炸,费的那些劲啊三天三夜说不完,制的小菜那个多啊数也数不清,可就是没有儿子爱吃的。后来她就用核桃、花生、黑豆、杏仁和萝卜搭配,腌炒结合,终于烀成别具风味的“么就”,让孩子手不离筷,胃口大开,心里高兴得实在没法说。自从有了这种“么就”,张四知饭量大增,身体棒的像个小牛犊,天天爱学习,聪明又勤奋,天启二年中了进士,崇祯年间又入了翰林院,一路步步高升,后来当了吏部尚书,成了“正国”级的大官,被人尊称为“张阁老”.

后来,“母因子贵”, 张阁老的老娘被封为“一品夫人”.但她并没有进京享清福,而是立足家乡,专心烀制“么就”,施舍给街坊邻居,行善积德。因她发明的“么就”色香味美,养育了一代“阁老”,既能摆上“大家门”的酒席,又适合老百姓口味,于是被人们誉为“阁老么就”,作为接待客人的招牌菜,从此流传开来,成为地方名吃,久香不衰。

免责声明: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,图文仅供行业学习交流使用,不做任何商业用途,如侵权请联系删除(电话:)。文章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,其原创性及文章内容中图文的真实性、完整性等未经本站核实,仅供读者参考。
核心内容:沂蒙山小调
把握机会 立即留言99%的代理商通过留言找项目!
您的姓名:
*姓名或昵称
联系电话:
*您的手机号
联系微信:
  您的微信号
回访时间:
代理区域:
留言内容:
 


隐私权相关政策
 

温馨提醒

如果您对该项目感兴趣,请在下面立即留言!

本网站属于可自主发布并可自主删除的信息交流平台,倡导诚信合作、互惠共赢!为了保证您的利益,建议经销商朋友与厂家合作前,请认真考察该公司资质诚信及综合实力,以免造成损失!

快捷留言>>

关闭
  • 信誉指数:100
  • 工商注册:认证图标
  • 荣誉证书: 0项
  • 认证星级:
  • 认证时间:2014-01-03
立即留言
关闭